《世说新语》又名《世说》,成书于南朝刘宋年间,作者是其时的临川王刘义庆。《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近三百年间名人雅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载魏晋风骚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条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歌颂《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冯友兰先生也把《世说新语》看成“中国人的风骚宝鉴”。大翻译家傅雷先生对此书更是爱不释手,他在写给傅聪的信里说:“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
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做枕中秘宝。我经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骚,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岑岭。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志人小说集,语言精炼蕴藉,体现了人物的奇特性格,活龙活现。通过故事的讲述,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在其中灌注了作者的人生体验,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有益的启迪。《世说新语》中10句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简短精炼,句句都在理风物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风物依旧,但望之则有山河易色之感。这句话是东晋周伯仁与众人相聚新亭,触景生情,想到中原陷落而发的沉痛叹息。
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既然不能千古流芳,岂非还不能遗臭万年吗?这是东晋权臣桓温的话,意谓只要能在青史上留名,让后人记着自己,就可以不择手段,好名坏名都不必在意。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大禹是圣人,还珍惜每寸时光;至于伧夫俗人,那就更应珍惜时间了。
这句话说明圣人珍惜时间才气够建设大功,普通人只有倍加珍惜时间才会有所作为。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一般人所应具有的,他未必都有;一般人不具备的,他纷歧定没有。
这句话为晋人桓彝歌颂徐宁的话,意谓徐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宁愿像兰草一般摧折,美玉一般破坏,也不要像贱草萧艾生长得很茂盛。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的时候很智慧,长大了未必很有才气。瞽者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句话以比喻修辞法,形容所做的事极其危险。
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用来比喻眼光狭窄,所见有限;或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全体。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倾覆的鸟巢之下,另有完好不破的鸟蛋吗?此以覆巢无完卵为喻,说明有利益关系的群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原理。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一小我私家只怕不能立定志向,又何须担忧隽誉得不到显扬呢?《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经典。众所周知,魏晋被称为“文学自觉”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异说并存的时代,士族阶级则是魏晋社会的中坚。
而《世说新语》一书正是通过汇辑种种有关文献资料并加以修饰整理,集中出现了魏晋士人对尊严、德性、智慧和美的明白与热爱,从而反映了魏晋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正是作为魏晋思想文化的集中载体、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世说新语》具备了成为经典的条件。
鲁迅曾歌颂《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作为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对人物的描绘,或重形貌,或重才学,或重修养,或重心理,多从细处着笔,却又往往言约旨远,令读者在感应亲切的同时油然而生钦羡。玄学民风下魏晋士人的风姿情致,虽相隔千载,而历历可见,这就是《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最大的乐成。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很是富厚,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级的生活方式、精神面目及其清谈放诞的民风,是记叙轶闻隽语的条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厥后小品文的范例,对后世条记小说的生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内里都是一个个的小故事,短短几句话,细细思考却不得不佩服人物的智慧。那么,今天你是否又想拿起这本书细细读读呢?不如和我一样买一本原著原版带注释《世说新语》,是原著加注释,通俗易懂,内容正版,注释权威。这本书只要39块钱,你就可以把古代名人录带回家,既能打发时间,又能与东汉末年列位名人志士对话,何乐而不为呢?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置。
本文关键词:Beplay体育官方版,《,世说新语,》,中,10句,耳熟能详,的,经典,《
本文来源:Beplay体育官方版-www.518960.com